揭开尘封在浩瀚历史中的往事,秘话一段段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
牛奶是什么?在过去几百年中,奶牛走过了怎样的历程,才使得牛奶从牧场来到人们的餐桌? 牛奶曾经是奢侈品,是上等人的专属,牛奶曾经是特殊的供给物资,帮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帮助美国南北战争的北军战胜了南军,牛奶的保鲜方法是对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一次记录。 该片分别从牧场和工厂两个方向,在中国、新西兰、荷兰、法国、美国等地进行了大量拍摄,透视牛奶作为一种现代人日常食品的演进历程,具有较强知识性。
这是国内第一部聚焦网络安全的电视新闻专题片,摄制组将国内最主要的网络公司一网打尽,深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360等公司的网络安全部门进行拍摄;又前往俄罗斯、美国、英国、比利时等国家,走访全球网络安全巨头卡巴斯基实验室、全程直击全球顶级网络安全盛会“黑帽大会”、独家对话“棱镜”事件报道者——英国《卫报》记者尤恩.麦肯斯基,全方位展示了当今世界的网络安全现状。 在为期半年的拍摄时间里,摄制组全程记录了今年震惊世界的勒索病毒wannacry的爆发和处置过程,以及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实施。 这部专题片共分3集,每集30分钟,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维度,阐述我国的网络安全观,以及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正当性和迫切性。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草原上的牧民收养了来自上海等地的三千多名孤儿。牧民称这些孤儿为“国家的孩子”,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抚养。这不仅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更体现了内蒙古人民对国家责任的高度诠释和大爱无边的草原文化。
《汉水安康》是中央电视台与安康联合拍摄的汉水流域人文历史文化大型纪录片,是一部融文化探索与政论剖析、全面介绍、深入梳理汉水文化的大型电视制作,是促推陕西南部崛起、打造陕渝鄂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强力推介汉水文化、重新审定汉水文化历史地位和经济社会发展价值的重要举措。 3集大型人文纪录片《汉水安康》,2016年10月12日起每晚10:05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连续播出。该纪录片从2015年3月正式开拍,摄制组历时18个月,行程6万公里,先后采访了近70位人物。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大人口迁徙事件之一,是一部心酸的移民史,五百余年间,一批批移民为谋生计,弃家离乡迁入蒙古草原,在蒙古地区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推动了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融合。走西口历程中所体现出的先民们的智慧、勤劳与坚毅值得中华儿女吸取。
黄河和丝绸之路是华夏文明的代表,这两条最主要的文明的线路恰恰在靖远发生了交汇。 靖远,是中华古文明的十字路口。中原农耕文化、西域游牧文化,包括草原文化、青藏文化这四大版块的文化都在靖远丝绸之路上的黄河古渡发生着巧妙的碰撞。虎豹口、乌兰津、索桥关、寺尔湾、五佛沿等等,这些丝绸古道上的黄河渡口,有着丰富的未被发掘的人文价值。纪录片《丝绸之路上的黄河古渡》选择了索桥古渡作为代表,以纪录片的写实的方法, 探索了古人如何选择渡口、渡河方法、渡口沿革等历史疑团。2
纪录片《大爆破》以发生在1956年白银郝家川的工业大爆破为背景,讲述了铜城第一代开拓者艰苦奋斗,扎根戈壁、建设铜城的故事。
该片是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梳理平川的红色文化。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发生在平川大地上的革命历史事件的文献纪录片。该片生动的描绘了1932年爆发的靖远起义(其事件的主要发生地在平川)、1936年红军西征及打拉池会师、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地下党徒水支部革命风云的历史画卷。
《探索·发现》栏目为还原这位治世能臣的一生,专门走进威海华夏城,实地探访为纪念夏原吉而修建的夏园。在夏园,夏原吉的后人以蜡像、灯光、音响、实物等表现方式,详细记述了夏原吉及他的长孙、威海夏氏始祖——夏暹的事迹。 这部名为《大明管家》的纪录片,从明成祖朱棣驾崩开始说起,将明朝五代元老夏原吉的一生娓娓道来。夏原吉,以诚笃干济为明太祖朱元璋所重;建文帝时任户部右侍郎,任内政治清明,百姓悦服。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即位,委以重任,与蹇义并称于世。明成祖后,相继辅佐仁宣之治,政绩卓越。他生活俭朴,廉洁自守,做事亲历亲为,根治江南浙西水患,开导明成祖取缔文字狱,筹措郑和下西洋数以万计的费用。明宣宗宣德五年卒,年六十五岁,赠太师,谥忠靖。 当历尽沧桑、饱含历史的夏园与博大恢弘、制作精良的《探索·发现》相遇时,便诞生了这部《大明管家》。在解说员深沉且极富磁性的解说下,夏原吉的一生以夏园为背景,一幕幕展现在观众面前。
《葛洪医道》大型纪录片摄制团队趁着雨过天晴正式开机,摄制组来到朱明洞核心景区、黄龙观等景点进行拍摄,寻访中国著名医药学家葛洪的罗浮山足迹。
千百年来,人们谈论到中国的太极阴阳四象五行八卦九宫时总离不开两幅神秘的图案,那就是河图洛书。它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源头,是难解的无字天书,自古以来,围绕着河图洛书争论不断,有人说他是解读宇宙奥秘的文明密码。还有人说它是光怪陆离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河图洛书究竟是什么?它来源哪里?其渊源和原始本义是什么?本片将深入到传说的发生地点寻找河图洛书踪迹,并通过中国天文考古学的知识,解读河图洛书的原始本义。
即将踏上夏日周年派对的硬糖少女303,路途中收到突发情报:硬糖定律实验室遭到时间大魔王的攻击,制造钻石糖的BON巴胺因子被时间大魔王夺走。少女们决定潜入软盐城古堡和异时空秘境,找回被时间大魔王藏匿的钻石糖碎片。面对未知,少女们勇敢挑战,slay&play,最终抵达愉快的夏日派对之地。 分为古堡篇、穿越篇、夏日篇,三个章节构筑梦幻奇遇。
丝绸是最早令中国闻名世界的发明。中国因丝绸而与众不同。蚕吐出的丝只有0.02毫米。今天我们认识的“细”字,古人用来形容茧丝。在他们看来,世间最细的东西,莫过于蚕吐出的丝。但智慧的中国人善于利用自然的每一份给予,哪怕是细微如此的蚕丝。我们的祖先将七八个茧缫成一根丝,用这根丝去织去绣,于是世界上有了绫罗绸缎,有了和玉食相配的锦衣。不以细而不为之,并依势而动,这是一种大智慧。本片从工艺和情感上接近着有名的、无名的以及无法谋面的丝织工匠。
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三集纪录片《千年包公》,即将于5月25日起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 和以往包公题材的电视文艺作品不同的是,纪录片《千年包公》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后,摒弃戏说,完全根据史实,进行人物再现与现实拍摄,全片力争呈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拯形象。 《千年包公》共分三集,每集45分钟。 第一集《清心直道》,通过包拯青少年时期真实的故事、包拯出仕时明志诗,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包拯家训以及包氏后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包拯的清正廉洁的家风与精神至今仍有深刻影响;通过同时代的官员刘筠对他的影响,呈现北宋仁宗时代的社会政治环境。点面结合,有理有据。 第二集《铁面无私》,叙述包拯任监察御史及开封府尹等官职时,不畏权贵,弹劾贪官污吏及皇亲国戚的故事,其中以“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与“断冷清案”最为精彩,在真实历史文献基础上,用影视剧手法进行再现,突出包公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 第三集《以民为本》,通过“断牛舌案”、“匿金案”、“陈州折变”、“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说明包拯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为官为政思想。对贪官污吏铁面无私,对百姓却心怀柔情厚意,他把百姓放在心上,所以一千年来,百姓把他也放在心坎里。通过再现真实的包公故事,寻访包公精神的当代体现,力求在观众心里树立一位真实可信的清官而非戏说的包公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为最可能精准的展现宋代历史与包公形象,剧组在短短几个月内,采访了国内,及台湾、新加坡等地的几十位包拯研究学者及宋史专家。